所谓的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提高自己的医德品质的过程和所达到的境界、水平。“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既离不开医德教育的作用,也离不开自身的修养。”
医德修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医德修养是医德教育产生效果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医德教育只有使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体的内心信念,外化为个体的行动才能产生效果,如果缺少了个体的自我修养,医德教育将是软弱无力的。
第二,医德修养是医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道德品质的形成,无疑是外在教育和内在修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道德教育产生的效果依赖于医德修养,注重道德修养,可以不断地锤炼人的道德品质。我国历史上就尤其推崇道德修养,儒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排在首位的"修身"讲的就是一种修养,而其主要是指道德修养。由于医务活动的特殊性,医德修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注重医德修养可以使医德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注重医德修养可以不断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
第三,医德修养是提高医术水平的助推器。从医务活动的宗旨出发,医德和医术是辨证的统一关系,医德可以使医术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没有医术就谈不上医德。一个注重医德修养的人,就会热爱医学,热爱医疗事业,就会把这种热爱转化为不断学习医学知识的动力,转化为提高医疗水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