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在临床与科研的道路上尽情驰骋——李照文主任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8-11-05   作者:672医院
 
 
 
 


他,
从医近25年,
经历万台手术,
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他,
从病人出发,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8年发明获国家专利27项

无私奉献,勇于突破,深刻钻研
将骨科“工匠精神”
放至个人所能及的最大化

 他就是我院
骨关节科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
李照文主任医师

 

 

聚沙成塔
解决患者痛苦是发明初心

棘间万向动态稳定器、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股骨转子间弧形接骨板、锁定型人工股骨柄……李照文主任介绍,每一项发明都是以临床为基础,以提高病人生活水平为出发点。通常都是在手术中发现了问题,然后去与同行专家、国内大咖交流学习;大家尚无很好办法解决的问题就去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目前没人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自己去探索、创新。

 

比如在最开始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通常会采取将损坏的腰椎间盘摘除并上、下椎体间进行融合的治疗手段,缓解了疼痛但是会导致手术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丧失并且会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目前国际上腰椎内固定系统在不断更新,这些更新有效地提升了手术效果,与人体活动的适应度也越来越高,但与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仍不能很好地匹配,如何能更进一步接近生理,正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同行努力的方向,李照文主任更是深度参与其中,卓有成效地发明了棘间万向动态稳定器、经椎弓根万向弹性棒、一体式人工椎间盘等等。

其中棘间万向动态稳定器的发明使得腰椎手术节段不再局限于单向运动,克服了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棘突间动态固定器Coflex只能提供脊柱前后弹性伸屈而不能多向弹性活动的缺点,从而更好地与人体腰椎万向生理活动的模式相匹配。

作为骨科医生,无论是脊柱、创伤、关节还是微创,他都潜心研究,以前脊柱领域研究较多,现关节领域也是他的主攻方向。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需要将人工股骨柄植入人体从而进行髋关节固定。但由于人体股骨髓腔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而供替换的人工关节形态是固定的,在手术中经常会面临人工股骨柄的大小不能完全与髓腔形态相匹配,如术中用2号柄可能偏小,用3号柄又可能偏大,这时最合适的柄可能是2.5号,但没有这号柄。2015年,李照文主任发明了“锁定型人工股骨柄”,这种股骨柄可以通过螺钉锁入实现股骨柄型号间的无缝过渡,从而达到人工股骨柄与股骨髓腔更好的匹配。

这些研究得到了我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全国腰椎学组主任委员海涌教授和全球顶级生物力学专家、世界华裔骨科学会主席郑诚功教授(台湾)等海内外权威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并受邀在上海市第八届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交流大会等大型会议上向海内外专家同行作专题报告,还应武汉协和医院之邀请,于2017年11月29日登上既往只有国内外著名专家才能登上的“协和骨科讲坛”,成为“协和骨科讲坛第127讲”主讲嘉宾,为协和骨科医院的全体专家同道进行“临床创新思维”之专场演讲,受到邵增务院长等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后又受到湖北省中医院等单位之邀请,为专家同行们进行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之专题演讲。

李照文主任的创新发明在不断地更新现有技术,有些方面甚至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也将更好地造福广大国内外患者。有一次在协和医院演讲时,协和资深专家郭晓东教授提问说:“目前你所要突破的这些技术,有不少是欧美或国际上的那些顶级专家学者所发明,你哪来的勇气去挑战他们?”李照文主任立马回答到:“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挑战谁,我只是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怎么去解决”。以问题为导向,以不回避问题为原则,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进步,风雨过后是彩虹,努力之后是收获!

李照文主任注重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坚信临床是科研的源泉,好的创意往往来源于临床实践,作为临床工作者,到目前为止,李照文主任现已完成8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约200例,脊柱、骨盆及四肢手术约10000例,每一例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无一感染或手术意外,工作深受同行与患方好评。

采访中,李照文主任表示会继续在临床与科研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他面言,人生最大的幸福或许是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下静静地做学术,他的努力,也将使千千万万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