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是“富贵病”,而是“吃出来的病”。痛风,曾被称为“帝王病”,如今却越来越“平民化”。其根源在于体内尿酸过高,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剧烈疼痛。而饮食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可控因素。科学选择食物,不仅能预防痛风发作,还能辅助治疗,提升生活质量。
✅科学饮食的作用:
· 降低尿酸生成
· 促进尿酸排泄
· 减少痛风发作频率
· 预防肾结石、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痛风急性发作期饮食要点
· 能量摄入:1400–1600kcal/天(活动减少,需控制总热量)
· 蛋白质:适量,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猪血、鸭血等低嘌呤蛋白
· 避免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腊肉等
· 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泄
· 推荐茶饮:金银花菊苣栀子茶、百合葛根薏苡仁茶等,有助清热利湿、辅助降尿酸
中医证型与饮食搭配(个性化食养)
根据中医辨证,高尿酸/痛风可分为以下证型,饮食可针对性调整:

实用建议:如何落实到日常?
1. 食物多样,均衡搭配: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2.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占主食1/3以上,避免精制碳水过量。
3. 蔬菜充足,每天一斤:尤其推荐菊苣、芹菜、白菜、茄子等。
4. 水果新鲜,避免果汁:每天200–350g新鲜水果,不喝果汁。
5. 低脂奶类天天有:300ml低脂或脱脂奶,补钙又护骨。
6. 少油少盐,清淡烹饪:植物油≤25g/天,盐≤5g/天,避免油炸、腌制。
7. 结合证型,个性化调整:
o 湿浊证:多用茯苓、薏苡仁、橘皮
o 湿热证:多用金银花、栀子、荷叶
o 痰瘀证:多用山楂、桃仁、昆布
骨内科是我院亮点科室,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国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成员单位,国际骨折联络服务实践单位。现有医护人员19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7名。科室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完美结合,专注于骨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科室目前配备骨质疏松多波段光谱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中低频治疗仪,胰岛素泵等治疗设备,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改善各种大小关节及骨骼肌肉疼痛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诊疗范围: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痛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病等疾病。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健康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