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像是一条原本就不太通畅的呼吸道,在遇到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后,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1. 气道痉挛的“寒冰效应”: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会导致气道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平滑肌发生痉挛,仿佛给气道套上了一层“寒冰枷锁”。这会使得原本就狭窄的气道“雪上加霜”,导致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喘息、胸闷接踵而至。
2. 黏液淤积的“沼泽困境”:气温骤降,我们通常会待在密闭的室内,空气流通性差。这会使气道分泌物(痰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咳痰能力本就减弱的慢阻肺患者,这些黏痰堵塞在气道里,如同形成了一片“呼吸沼泽”,不仅加重缺氧,更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极易诱发急性加重。
3. 免疫力下降的“偷袭时刻”:昼夜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需要不断适应,容易出现功能紊乱。此时,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趁虚而入。一次普通的感冒,对于慢阻肺患者就可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直接导致急性发作,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作为您的医生,我深知每一次顺畅的呼吸都来之不易。请务必牢记并执行以下“护肺法则”:
一、 保暖为先,巧避寒气
“暖”字当头:出门务必佩戴围巾或口罩,这不仅能温暖鼻腔和呼吸道,让吸入的冷空气变得湿润、温暖,还能有效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避开早晚:尽量在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如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进行户外活动。清晨和夜晚的寒气最重,应减少外出。
居家温湿度要适宜: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为宜。可使用加湿器,但要记得定期清洁,防止霉菌滋生。
二、 坚持用药,筑牢“防火墙”
规律用药是基石:请严格遵医嘱使用吸入剂,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它们是控制病情、维持气道稳定的“常规部队”,绝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随意停药。
常备“急救药”:随身携带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一旦出现急性加重征兆,如气短加剧、痰量增多或变脓,应立即使用并尽快就医。
三、 科学锻炼,强健呼吸肌
室内运动是首选:天气恶劣时,建议在室内进行康复锻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是慢阻肺患者的“黄金锻炼法”,能有效锻炼膈肌,改善通气,每天可练习2-3次,每次10-15分钟。
循序渐进:如果户外天气晴好,可选择散步、打太极等温和运动,以不感到明显气促为度。

图片由AI生成
四、 预防感染,切断“导火索”
接种疫苗:强烈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这是预防感染、减少急性加重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勤洗手、多通风:保持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喝水以稀释痰液,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当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
请不要有任何犹豫,立即就医:
· 休息时也感到明显喘气、气短。
· 说话变得困难、断断续续。
· 嘴唇或指甲发紫(紫绀)。
· 心跳过快或不规则。
· 精神混乱、嗜睡。
天气虽冷,但我们的关怀不冷。慢阻肺是一场需要长期管理的“持久战”,而科学的自我管理就是您最强大的武器。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平稳度过这个冬天,让每一次呼吸都更加从容、有力。
内科(老年病科)是武汉市老年病中医重点专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及康复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科室多年来担任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教学任务。科室拥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在老年常见病与疑难病诊治、护理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器官系统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秉持“爱心、细心、责任心”的三心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力争创造老人舒心、家属放心的医护环境。
内科(老年病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如中药封包治疗、耳穴贴、穴位按麈、穴位敷贴、电针、中药方剂等。我科还开设了消化内镜门诊、眩晕门诊、睡眠障碍门诊、名老中医门诊、名医堂等特色专科门诊。配备C13胃幽门螺杆菌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电子除颤仪、呼吸机、动态心电图、奥林巴斯超高清胃镜肠镜系统、纤维支气管镜等国内外先进医疗仪器设备。
业务范围:
1、循环系统:高血压、各种心脏疾病(冠心病、扩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等;
2、神经系统:脑梗塞、脑出血、后循环缺血、帕金森、脑外伤后期康复、脑萎缩、各种头痛头晕、癫痫等;
3、呼吸系统: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
4、消化系统: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保守治疗,轻症胰腺炎,肝硬化、急慢性肠炎等;
5、其他多系统常见多发慢性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甲减、甲亢、颈腰椎疾病保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科室位置:门诊3楼 住院部14楼
科室电话:027-86643891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健康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